
掃 一 掃 關 注 我 們
熱門產品PRODUCT
一、鍋爐煙氣短流程治理污染物工藝
目前的各種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工藝技術路線長、治理設備相對單獨、協同處理效果較差,造成整個環保治理裝備投資高、占地面積大、運行維護量大、企業負擔不斷加重。
為此,研究如下短流程工藝專有技術則顯得尤為重要。如濾料涂層增效技術、功能性濾料及多功能除塵器(具有除塵、脫硝、脫重金屬和脫二惡英等)、溫袋式除塵器、氣相脫硝和氣相脫硫、中低溫SCR脫硝技術等,協同脫除其他污染物。短流程工藝技術主要可歸納如下幾種:
1)活性氨氣相脫硝+半干法脫硫+多功能袋式除塵。
2)氣相脫硫+SCR脫硝+噴霧降溫+多功能袋式除塵。
3)預除塵+半干法脫硫+袋式除塵+低溫SCR脫硝。
4)氣相脫硫+溫袋式除塵+SCR脫硝。
上述工藝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全干法、短流程和多功能協同脫除多污染物;先脫硫或先除塵,能提高脫硝效率和降低脫硝設備運行阻力;系統運行穩定、能耗低、占地面積省、運行維護工作量小、壽命長。
燃煤工業鍋爐不同于電站鍋爐,工業鍋爐規模小且量大面廣、分散,治理成本投入與企業產出矛盾較突出。故污染治理技術不能簡單沿用電站鍋爐,需根據和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企業發展方向,著重從工藝技術路線、關鍵技術裝備、智能監控等方面進行研究和項目應用實踐,攻克前沿核心技術及關鍵共性技術,研制出燃煤工業鍋爐煙氣全干法或干濕法結合的協同治理成套技術和超低排放工藝技術和裝備,因地制宜地實現污染物的協同脫除,終實現燃煤工業鍋爐污染物的超低排放技術推廣和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
二、煙道廢氣脫硫脫硝配置順序選擇
焦爐是由不同形狀的磚砌筑而成的窯爐,焦爐生產管理過程中允許荒煤氣從炭化室竄漏進入燃燒室,不允許著火的焦爐煤氣竄漏進入炭化室,這一特點決定了焦爐的竄漏問題從焦爐生產之日起就存在,焦爐煙氣中就可能存在焦油、碳粉、煤粉、灰塵、各種氨鹽類物質等,這些雜質對脫硝催化劑的使用壽命、效率是有影響的,也是考慮煙氣脫硫脫硝順序選擇的原因之所在。
從焦爐煙氣特點、影響因素等多方面綜合分析脫硫脫硝放置的先后順序,先脫硫再脫硝的工藝順序應該是一個較佳的選擇。
1、脫硝裝置布置在脫硫裝置前端可能出現的問題
焦爐煙道氣溫度相對較低,在180℃~300℃,由于焦爐竄漏的影響,在煙道氣溫度低于260℃時,煙氣組分反應生成的各種氨鹽類物質析出,焦油、碳粉、煤粉、灰塵等物質與氨鹽類物質裹夾在一起,附著在煙道及脫硝催化劑床層表面,導致脫硝裝置阻力增加,嚴重的話影響脫硝裝置的正常運行。山東一焦化企業僅實施煙氣脫硝裝置,已出現脫硝裝置阻力增加的問題。
2、脫硫裝置布置在脫硝裝置前端的優點
反之,如果將脫硫裝置布置在脫硝裝置前端,不論采用的脫硫工藝是濕法、干法、半干法,都可以先把焦油、碳粉、煤粉、灰塵等物質與氨鹽類物質去除掉,的延長脫硝裝置的使用壽命,對于SCR脫硝工藝而言,能延長脫硝催化劑的使用壽命,減少脫硝催化劑的乃量,而且可以省略傳統意義上的催化劑清灰系統。
在脫硝前先將硫脫除掉,能地控制脫硝裝置的腐蝕問題。
焦爐煙氣中的SO3含量,脫硝催化劑對SO2的催化率小于0.5%,在脫硝前先脫硫,經過脫硝裝置之后的煙氣中SO3含量,煙氣酸結露溫度腐蝕的問題能控制,不會在煙囪周圍形成酸雨。
目前,在國內運行的焦爐煙氣脫硫脫硝工藝:半干法脫硫+低溫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除塵一體化工藝、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活性焦法)、移動床干法脫硫+低溫SCR脫硝技術、新型催化法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氨法脫硫+臭氧法脫硝技術,均選用的是先脫硫再脫硝的工藝技術,雖然在運行中也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體運行平穩。